家门口的文化馆·线上慕课|故乡无此好天恩:齐白石的北京情缘
自1919年定居北京开始,齐白石开启了鬻画为生的职业艺术生涯。在北京,他闭门十载完成“衰年变法”,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“红花墨叶”的风格。北京之于齐白石,更多的是成就与滋养,他用近40年的时间,在北京一步步前行、一笔笔描绘,对北京从陌生到熟悉,让北京从“他乡”变
自1919年定居北京开始,齐白石开启了鬻画为生的职业艺术生涯。在北京,他闭门十载完成“衰年变法”,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“红花墨叶”的风格。北京之于齐白石,更多的是成就与滋养,他用近40年的时间,在北京一步步前行、一笔笔描绘,对北京从陌生到熟悉,让北京从“他乡”变
胡永凯,1945年生于北京,后移居香港。曾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香港亚洲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,香港新美术学会会长。2003年在北京设工作室。
自1919年定居北京开始,齐白石开启了鬻画为生的职业艺术生涯。在北京,他闭门十载完成“衰年变法”,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“红花墨叶”的风格。北京之于齐白石,更多的是成就与滋养,他用近40年的时间,在北京一步步前行、一笔笔描绘,对北京从陌生到熟悉,让北京从“他乡”变
9月24日至25日,北京画院“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”暨“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”2025学术年会在京举办。近百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通过“学术研讨+新书首发+展览观摩”的多元形式,分三个会场,围绕“齐白石的师古之道”“20世纪北京地区的传统派绘画”以及“流量时代的
9月24至9月25日,北京画院“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”暨“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”2025学术工作年会(以下简称“年会”)在北京画院正式拉开帷幕。近100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,通过“学术研讨+新书首发+展览观摩”的多元形式,分三个会场,聚焦“齐白石的师古之道”“
9月24日,北京画院“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”暨“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”2025学术工作年会(以下简称“年会”)在北京画院正式拉开帷幕。近100位知名学者与艺术家,通过“学术研讨+新书首发+展览观摩”的多元形式,聚焦“齐白石的师古之道”“20世纪北京地区的传统
9月24日,由北京画院承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“城市文化: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”平行论坛的“数字艺术与美术馆发展新趋势”专业沙龙在京圆满落幕。本次活动汇聚全球艺术智慧,聚焦数字时代美术馆的创新发展,在传统与现代、技术与人文的对话中,开启了一场关乎公共艺术机
近日,由北京画院承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“城市文化: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”平行论坛的“数字艺术与美术馆发展新趋势”专业沙龙在京圆满落幕。本次活动汇聚全球艺术智慧,聚焦数字时代美术馆的创新发展,在传统与现代、技术与人文的对话中,开启了一场关乎公共艺术机构未来
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:“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游者,有可居者。”园林正是这一理念的现实对应。园林中的一石一木皆可反映创作者的审美与品格,可以说园林即文人的“立体自传”。
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:“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游者,有可居者。”园林正是这一理念的现实对应。园林中的一石一木皆可反映创作者的审美与品格,可以说园林即文人的“立体自传”。
AYE画廊将于9月28日至11月28日举办艺术家罗敏的个展“如花在野”。罗敏以表现主义的绘画手法重新演绎花鸟主题,既吸收了传统绘画中关于花卉与禽鸟的线条感、留白与诗性意境,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厚涂肌理、色彩冲击与结构性光感。画面中既有悬浮的离丛玫瑰,花枝底部斜切
AYE 画廊将于9月28日至11月28日举办艺术家罗敏的个展“如花在野”。罗敏以表现主义的绘画手法重新演绎花鸟主题,既吸收了传统绘画中关于花卉与禽鸟的线条感、留白与诗性意境,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厚涂肌理、色彩冲击与结构性光感。画面中既有悬浮的离丛玫瑰,花枝底部斜
作为中华文明的保存者和记录者,博物馆与美术馆都珍藏着丰富的历史与艺术资源。2023年,中国美术馆联合故宫博物院、南京博物院、四川博物院等博物馆,举办了包括“墨韵文脉——八大山人、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”在内的一系列展览,这些尝试正是博物馆和美术馆
北京画院藏有齐白石画稿数百件之多,这些画稿既有齐白石初学绘画时临摹他人的双钩画稿,也有远游期间对景写生的写生稿;既有凭印象和回忆所作的默写稿,也有为创作而反复推敲的草稿。这批鲜为人知的画稿,不仅揭示了白石老人作画是否打草稿之谜,而且为人们进一步认识齐白石的艺术